授课老师: 李文
常驻地: 北京

管不好“躺平”的TA,也留不住“整顿”的TA

主讲:李文老师

【课程背景】

“年轻人越来越难管了!”这句话几乎成了许多管理者的共鸣。在办公室里,“整顿职场”的Z世代,刚入职就敢怼领导、不加班、不服管;而另一边,“躺平系员工”对绩效毫无波澜,越管越叛逆。传统的管理方式、激励机制、沟通语言似乎都逐渐失灵。

但真的是“年轻人太难带”吗?其实,代际差异背后隐藏的是思维方式、动机结构、信息获取路径和安全感来源的根本不同。我们不再能依靠“以权压人”的方式驱动新生代员工,管理者必须完成一场从控制者到赋能者的转型。

本课程以Z世代员工的心理动机与行为特征为基础,融合行为风格模型(DISC)、情境领导、教练赋能等工具,帮助管理者建立代际理解力、适配沟通策略、掌握情境带人技巧,实现“低管控、高赋能”的新型领导力

【课程收益】

 识别新生代员工的四类典型行为风格,提升管理适配性

 掌握“乔哈里窗”+DISC+情境领导三大模型,破解代际管理盲区

 运用教练式GROW模型进行高敏感、高潜力员工的激励与辅导

 构建个人化管理策略,完成“控制者”向“赋能者”的身份转型

 通过情境模拟、即时演练,实现工具落地与管理行为改变

【课程对象】企业中基层管理者、团队主管、人力资源经理

【课程时间】1-2天(6小时/天) 

【课程大纲】

一、为什么“带不动”TA?——代际误解的根源在哪里?

1.Z世代的职场关键词与心理画像

 关键词一:意义感优先于薪资回报,Z世代关注“我做的这件事值不值得”

 关键词二:个性表达大于集体认同

 关键词三:即时反馈而非年终评价

工具:Z世代画像关键字卡组

2. 常见的代际冲突情境及其底层成因

 冲突一:工作投入度被误解

 冲突二:信息沟通风格差异

 冲突三:对权威的态度变化

案例讨论:为什么TA不愿和你沟通?(情境模拟与拆解)

3. 管理者的三种常见误区与“无效沟通模式”

 误区一:以“你要理解我”的角度对话

 误区二:喜欢用过来人的经验说教

 误区三:反馈只聚焦问题,不给方法

演练:“无效沟通”角色扮演与分析复盘

二、你以为TA是“躺平”,TA其实是“过载”——认知偏差如何修正?

1.乔哈里窗模型在代际管理中的四种盲区

 管理者常聚焦于“公开区”,忽略员工未表达的情绪和真实想法。

 “盲区”中的行为误读,常让管理者误判员工“不上进”“玻璃心”。

 “隐藏区”中的员工担忧若缺乏引导,可能变成潜在离职风险。

工具:代际认知盲区自测表

2. 管理者与新生代员工的“知/不知”错位

 Z世代不擅长“汇报”自己,导致管理者误以为其“不在状态”。

 管理者常忽略自身沟通行为对员工信任感的破坏或重建作用。

 缺少主动探索员工真实感受的意愿,是代际关系中的核心断层。

讨论:你真的了解你的员工吗?角色互换对话演练

3. 如何识别“高敏感”与“低信任”员工群体

  高敏员工常用“听不懂任务”“反复确认”来寻求情绪安全感。

 低信任员工常拒绝参与非正式活动、疏远团队,警惕“隐性退出”。

 管理者应从“对绩效反馈的反应”与“提问方式”中识别脆弱信号。

案例:某制造企业“倔强型新人”管理困境剖析

三、TA到底是刺头还是宝藏?——行为风格与管理策略如何匹配?

1. DISC四类行为风格与管理应对策略

 高D:喜欢挑战、速度、结果,需给予目标清晰的任务和自主空间。

 高S:稳定、安全、关系导向,需提供充分准备期和尊重其节奏的支持。

 高I:需要被看见、情绪驱动,管理上应更多赞赏与参与感。

 高C:注重细节、规则清晰,管理者需提供逻辑清楚、指令精确的环境。

工具:DISC行为风格管理适配表

2. 高D、高I员工激励语言与行为禁忌

 高D激励:挑战+信任+资源,“你来试试,没人能像你做得这么好。”

 高I激励:认可+舞台+情绪联结,“这个项目就靠你来点燃气氛了!”

 高D禁忌:控制其流程、质疑其能力、繁琐琐碎。

 高I禁忌:当众批评、忽视其努力、不回应其表达。

演练:情境模拟:如何激发一个高I却总忘事的员工?

3. 风格适配图谱:如何调频沟通语言

 观察其语速、关注点、肢体语言判断行为倾向。

 使用“对方听得懂的语言”交流,例如高C更关注细节与逻辑。

 管理者需学会“风格切换”,以适配不同员工情境。

演练:团队沟通擂台赛(按风格分组,互换角色进行对话演练)

四、“又玻璃心,又爱表现”怎么办?——情境领导力的四象限打法

1. 四类员工发展阶段画像与带人策略

 D1有意愿但无能力——要多指导、设立路径。

 D2:有部分能力但意愿波动——需关注情绪、陪伴引导。

 D3:有能力但缺信心——赋能鼓励为主。

 D4:能力与意愿双高——放权授权,给予舞台。

模型:员工发展阶段判断模型

2. 情境领导模型应用与“能愿评估”法

 评估标准:能(能力)+愿(动机)=管理方式选择的依据。

 管理者常忽略“愿”的变化——态度比能力更易波动。

 正确使用S1-S4四种管理策略匹配D1-D4阶段员工。

工具:情境管理能力自测表

3. 典型错误:一把尺子带全队的后果

 用“高标准要求”带新手,容易让D1员工自信心崩盘。

 D4员工若被反复盯细节,会因“不被信任”而脱离团队。

 过于“一刀切”的管理方式,是导致Z世代流失的重要原因。

演练:情境卡牌对战(识别D类型 + 管理匹配策略)

五、只讲道理没用,TA要的是“陪跑感”——教练式管理实操练

1. GROW模型四步结构与关键提问句式

 Goal:你真正希望的是什么?(愿景导向)

 Reality:现在你遇到的关键挑战是什么?

 Options:你尝试过什么?还有哪些可能?

 Will:你下一步最愿意做什么?从哪里开始?

工具:GROW模型行为观察表

2. 即兴教练剧场:真实问题真实对话

 即兴GROW模型教练对话

演练:教练对话分组实操& AI辅助反馈(可选)

3. 如何用“教练思维”激发Z世代主人翁意识

 不“替TA解决”,而是“帮TA思考”

 聚焦资源与优势,不聚焦问题与错误

  管理者应更多使用探询与聆听,而非说教与判断。

案例:某快消行业“高潜新员工”的成长辅导案例

授课老师

李文 跨文化与团队管理实战专家|

常驻地:北京
邀请老师授课:13439064501 陈助理

主讲课程:《管理者情商管理》 《管理者高效沟通》 《新生代员工管理》 《贝尔宾团队角色工具打造高绩效团队》 《DISC /MBTI测评在团队融合中的应用》《代际领导力》 《非职权领导力》 《横向领导力》 《情景领导力》《跨文化沟通与协作》 《跨文化团队管理》 《外派人员跨文化沟通课程》 《出海人才跨文化适应》

李文老师的课程大纲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扫一扫加微信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