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陈建伟老师
【课程背景】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2026年是新一轮国家五年规划的开局之年。当前,全球局势复杂多变,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中国经济也正经历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转型期。“十五五”规划作为未来五年国家发展的顶层设计,将深刻影响各行各业的战略方向和政策环境。因此,深刻理解“十五五”规划的设计思路和政策趋势,是把握未来发展机遇、规避潜在风险、制定前瞻性战略和投资决策的关键。本课程旨在通过对国家战略方向的解读,助力高层管理者洞察先机,引领企业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课程收益】
通过本次课程,学员将能够:
▪ 看懂延续性:明确新发展格局和高质量发展是不可动摇的长期战略。
▪ 识别新变化:重点关注新质生产力的加速度与内生安全边界的收紧。
▪ 把握大趋势:认知全球去风险化、AI 生物技术突破、新能源革命对中国产业的结构性影响。
▪ 锁定新商机:聚焦银发经济、硬科技国产化、新型能源体系三大确定性赛道。
【课程时长】0.5-1天(6小时/天)
【课程对象】
企事业单位,中高层管理人员;
政策研究人员、行业顾问;
希望把握中国未来5年宏观经济脉络的商界人士。
【课程大纲】
第一部分 未来五年全球宏观趋势新动向
动向一:地缘政治驱动的“去全球化”与供应链重构
▪ 贸易保护主义持续,地缘冲突常态化,全球贸易体系加速向区域化和安全化瓦解。
▪ 美国等主要经济体继续转向“交易式”外交,企业必须将关税成本和地缘风险纳入战略核心。
▪ 地缘冲突与核竞争加剧。大国对抗升级,且《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等军控条约失效,多方核竞争风险抬头。
▪ 供应链区域化布局提速。企业为规避单一市场依赖和安全壁垒,加速将生产能力转移至墨西哥、东盟、中东欧等地,构建多维安全供应链。
动向二:AI 爆炸式投资与“算力-能源”基础设施瓶颈
人工智能进入爆发期,但其基础设施建设面临巨大的资源(电力、冷却)限制,增长受限于物理世界。
▪ AI 算力竞赛白热化。未来三年全球用于 AI 数据中心的投资将超过 1.4 万亿美元,反映出各国对 AI 核心技术的竞争进入高潮。
▪ 巨大的能耗和冷却挑战。大型数据中心功耗激增至 300-500 兆瓦,预计到 2026 年全球数据中心用电量将超过 1000 TWh(相当于日本全国总电耗)。
▪ 基础设施瓶颈限制部署速度。 AI 的快速发展正受到芯片供应、能耗和冷却系统的严重限制,“算力-能源”的物理瓶颈成为 AI 广泛部署的主要阻碍。
动向三:清洁能源转型提速与新型技术主导权争夺
▪ 全球能源结构变革加速,电网规模储能成为关键,中国在下一代绿色技术中处于主导地位。
▪ 电网规模储能成为最快增长点。
▪ 绿电成本优势确立。
▪ 下一代“硬核”绿色技术竞争白热化。中国在巩固电动汽车、光伏优势后,正集中资源寻求在碳捕获与存储(CCS)和绿色氢能等领域取得全球统治地位。
动向四:AI/mRNA 驱动的生物技术革命突破
▪ 生物技术迎来关键时刻,AI 和 mRNA 平台有望重塑新药研发范式,改变人类健康与疾病治疗。
▪ AI 赋能新药研发效率爆炸。
▪ mRNA 平台扩展至癌症治疗。
▪ AI 设计药物进入深层临床。
动向五:人口结构性重塑与新兴市场的结构性分化
▪ 人口老龄化催生巨大经济增量(银发),而新兴市场内部因发展模式差异出现双轨分化。
▪ 万亿“银发经济”成为新增长引擎。
▪ 中国年轻人才的城市群分化,改变消费地理。
▪ 新兴市场双轨分化。 印度经济与资源依赖性经济的分化
第二部分 从“十四五”到“十五五”的战略变与不变
战略重心:从“效率优先”转向“安全韧性与硬核自强”
科技自立自强的“超常规”攻坚
▪ 十四五: 强调“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以“重点领域项目、基地、人才、资金一体化配置”为手段
▪ 十五五(新变化): 明确提出“采取超常规措施,全链条推动集成电路、工业母机、高端仪器、生物制造等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决定性突破。”
▪ 预判:硬科技赛道的政府投入将急剧增加,企业应重点关注“链主”地位的竞争与新型举国体制下的政府资金和项目分配。
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的新内涵
▪ 十四五: 强调“统筹推进传统基础设施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是 5G、大数据中心、交通强国。
▪ 十五五(新变化): 侧重“提升安全韧性和运营可持续性”,适度超前建设新型基础设施(信息通信网络、全国一体化算力网),并强化传统基础设施的数智化改造。
▪ 预判: 投资方向转向基础设施的“防御”与“智能”升级,新型算力基础设施、智能电网(含储能)及城市韧性工程将是新风口。
统筹发展和安全地位的提升
▪ 十四五:专篇论述“统筹发展和安全”,重点在经济安全保障(粮食、能源、金融)。
▪ 十五五(新变化):将“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作为必须遵循的原则之一,并在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中新增了“人工智能、低空、太空、深海、极地”等新兴领域。
▪ 预判: 安全合规的门槛大幅提高,企业在数据、AI 应用、跨国经营中,必须将“安全审查”和“可控性”纳入顶层设计。
第三部分“十五五”背景下的行业深度重塑
产业政策工具箱聚焦“卡脖子”与“新赛道”,从战略和运营层面重塑价值链。
▪ 制造业核心重塑:产业基础再造与数智化转型
▪ 工业软件、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的国产替代与并购机会。
新基建与数字经济:全国一体化算力网与数据要素市场
▪ 数据交易所、算力租赁、云服务等 B2B 机会。
金融与资本市场:科技金融、绿色金融与直接融资
▪ 锁定科技/绿色类 IPO 机会与资产盘活(如 REITs)
房地产与民生服务:新模式、“好房子”与均等化
▪ 重塑新消费与民生服务需求地图”
▪ 医育康养、智慧社区、城市治理等服务型新商机。
第四部分 总结与行动——企业的“五年战略”
识别“政策信号灯”
▪ 如何正确解读“十五五”规划中的“鼓励”、“支持”、“限制”和“禁止”类目。
鼓励(政策红利加速区)
▪ 明确提出“加快”、“大力发展”、“支持”、“加大投入”的领域,通常伴随财政、金融、税收优惠。
▪ 政府资源将优先投向“新质生产力”(AI、量子)、“银发经济”(养老金融、康护)、“绿色科技”(储能、绿氢)等赛道。
支持(稳定和优化区)
▪ 强调“完善”、“提升”、“稳步推进”、“持续巩固”的领域,是国家经济的稳定器和基本民生保障。
▪ 传统优势产业的数智化、绿色化改造,利用全国统一大市场和高水平对外开放提升效率和质量
限制(风险与淘汰区)
▪ 提到“严禁”、“合理控制”、“遏制盲目发展”、“清理不合理限制”的领域,预示着监管加强或产能过剩。
▪ 制定资产轻量化和退出机制,避免投资于高能耗高污染(“两高”项目)、低端同质化竞争领域,主动进行技术升级和产能淘汰。
禁止(合规与安全底线):
▪ 强调“严守”、“坚决防范”、“取缔非法收入”、“强化安全监管”的领域,是必须遵循的法律和安全底线。
▪ 将数据安全、金融合规、生态环境合规视为企业生命线,确保供应链和核心资源(如战略性矿产)的安全可控性。
第五部分 机遇与风险矩阵:五年战略的资源匹配方向
政策红利(顺风口):高确定性、高增长率
▪ 新质生产力: AI 算法/算力、工业母机等“硬核”技术,产业链“链主”或“专精特新”企业。
▪ 绿色科技:储能、绿氢、CCUS 的爆发期,将碳中和目标转化为绿色金融和技术创新的融资优势。
▪ 数字经济:全国一体化算力网建设和数据要素资产化,支持数据流通和 B2B 服务的商业模式。
▪ 银发经济:提前布局养老金融、适老化技术、康养服务,抢占 30 万亿市场规模的先发优势。
政策监管(逆风口):高风险、高淘汰率
▪ 高能耗/高污染:面临碳排放总量控制和更严格的环保标准,不转型即被淘汰,需快速实施节能降碳改造。
▪ 低端制造/同质竞争:“内卷式”竞争整治和质量标准升级的冲击,必须通过智能化改造实现优质优价。
▪ 数据安全高危区:涉及跨境数据传输、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企业,面临国家安全审查和严格监管,合规成本飙升。
▪ 金融与债务风险:地方隐性债务、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处置加速,需警惕金融关联风险和资金链安全。
授课老师
陈建伟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 教授
常驻地:北京
邀请老师授课:13439064501 陈助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