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建华

大型储能站规划审批流程、设计建设标准和安全标准;储能政策、市场、商业模式、技术及发展趋势

一、我国储能电站种类和开发潜力1、抽水蓄能开发潜力及站址资源分布2、新型储能种类与特点3、不同种类储能的技术经济参数及应用场景二、碳中和背景下我国储能电站规划及发展展望1、我国电力需求预测与分析2、我国电源总量、结构和布局3、我国储能电站规划和展望三、储能电站项目开发、建设、运营(1)抽水蓄能电站前期工作流程(2)新型储能电站前期工作流程四、储能电站标准(1)设计建设标准(2)安全标准五、储能电站

双碳目标下的电力市场 碳交易 能源互联网相关问题分析和研判

1、中国电力市场建设情况(1)电力市场交易体系逐步健全(2)电力市场分中长期市场、现货市场及辅助服务市场(3)市场开放度和活跃度显著提升(4)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逐步显现2、全国碳市场与全国电力市场的关系(1)相互独立(2)有共同的主体(3)通过价格相连3、电力交易与绿色交易的协调问题4、我国未来能源互利网发展格局(1)电网公司、发电公司最新战略(2)电力、电网与“能源互联网”(3)加快构建能

双碳背景下新型电力系统发展及核电发展机遇与挑战

(一)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助力碳达峰碳中和(二)以电为中心打造能源互联网(三)再电气化实现终端能源清洁低碳转型--我国“十四五”及中长期电力需求预测(四)风光为主多能互补支撑高充裕度低碳能源电力供应系统--保障我国能源电力供应安全的整体电源发展规划和情景展望(五)坚强电网枢纽平台支撑多网协同与数字新基建深度融合--清洁可再生能源基地大发展、分布式能源快速发展情况下的电网枢纽平台和能源互联网发展形势和展

新能源风电、光伏全产业链知识培训

从以下几个层面讲授:1、宏观层面:国家战略、行业政策、地区政策、双碳行动等解读宣贯。2、产业技术层面:新能源电站上中下游业务介绍。具体包括:上游设备(光伏组件、风机、汇流箱、逆变器等)、中游新能源电站业务(开发+建设+运营业务)、下游储能、调峰、用户侧、智慧能源、综合能源服务等。3、发展趋势层面:新能源产业发展趋势分析预判。授课内容大纲:一、宏观层面(一)未来国内外能源发展趋势分析1、新时代与发展

双碳背景下的陆上及海上风电场规划与设计,风电建设、运维管理

涉及风电场选址,与地方政府签订开发协议,风能资源测量,风资源评估,项目总体规划,委托咨询单位编制初可研及评审,报发改委取得立项批复,委托咨询单位编制可研,取得相关支持性文件,编制项目申请报告,项目核准,微观选址、详勘、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施工阶段,竣工并网发电等。

我国风电开发与建设

第一部分:能源革命-碳达峰碳中和与中国风电发展将我国风电的开发利用放到碳达峰碳中和的大背景下展现,给学员系统性、全方位描绘风电对我国能源革命、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作用。从时间轴来看,描绘风电在近期、中期、远期(至2060年)的开发规模、开发布局;从上下游协同,展现荷源网储整体发展情景,保障风电的大范围配置和高效率消纳;

中国运输和电力行业发展形势与减碳规划

1、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的时代背景2、我国能源和电力总体发展规划和中长期发展格局3、清洁交通的发展规划和发展趋势4、电动汽车与燃料电池汽车发展格局研判5、电动汽车用电池品种发展与竞争格局研判6、零碳电池制造厂、零碳汽车制造厂的规划建设和运营7、充换电站、氢能产业链规划与建设8、充换电站建设与配电网规划与运行9、电动汽车充换电优化运行管理与能源互联网/智能电网的多网合一等

绿色能源产业链研究及投资机会

1、我国绿色低碳能源发展现状2、我国碳达峰碳中和对绿色低碳能源大规模发展的客观要求3、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对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支撑作用4、我国绿色低碳能源发展规划、中长期发展趋势和发展情景展望5、我国主要绿色低碳能源的产业链分析6、主要绿色低碳能源及其产业链投资机会分析

几种电解水制氢的技术要点和运营模式,氢能综合利用系统建设,氢燃料电池应用

一、氢能产业链及氢能应用前景1、氢能产业链分析2、氢能重点应用领域二、碳中和背景下我国氢能发展规划及展望1、我国电力需求预测与分析2、我国电源总量、结构和布局3、我国氢能发展规模预测及对电力系统运行的作用三、氢能制备(1)氢能制备的方法(2)电解水制氢的方法及技术特点(3)电解水制氢的经济性和效率(4)电解水制氢的技术成熟度分析与比较四、氢能储存与运输(1)氢能储存的技术、效率和技术水平(2)氢能

再生水厂低碳清洁能源互联网规划

数字系统作为能源互联网的“能源智脑”,促进各系统间互联互通,协同优化,最终实现整个系统效率最高,成本最低。数字系统的构建,充分应用物联网、5G网络、人工智能、大数据、北斗等现代信息技术、先进通信技术,具有状态全面感知、信息高效处理、应用便捷灵活等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