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智慧

国学智慧与团队建设

第一讲 团队凝聚一、团队凝聚的前提1、全员的彼此认同2、全员的感恩之心3、全员的角色互补4、易经同人卦的启示5、学习型团队的建设二、团队凝聚的五大要素1、团队凝聚的根基:信念1)确立团队核心价值观的三个维度2)团队核心价值观的倡导与培育3)建立内化核心价值观的活动仪式2、团队凝聚的源泉:关爱1)建立孝悌精神的感恩文化2)实现团队凝聚的“持家之道”3、团队凝聚的要素:目标1)团队目标建立的要求2)团

格物致知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 ——王阳明的心路历程和心学精华

本课目的:1、从王阳明的人生经历说明其心路历程,即王阳明心学形成和发展的过程。2、介绍阳明心学精华,结合王阳明的代表著作《传习录》有关段落的学习,深入理解阳明心学的基本思想。3、从比较哲学的角度,说明中西哲学(包括阳明心学)的一些重要特点及其对提高企业家哲学素养的意义。课程内容:一、王阳明的人生经历与“做圣贤的心路历程”1、何为人生第一等事?2、王阳明的品性3、王阳明与朱熹4、王

国学智慧与现代管理

第一讲:管理大道一、守正之道1、儒家揭示的管理本质2、儒家衡量领导力水平的根本目标3、老子的三大管理原则4、老子的四大管理告诫5、老子的四大管理境界6、管理的三大公式二、忠恕之道1、恕道的本质内涵2、忠道的本质内涵3、忠恕之道对领导力发展的贡献三、明德之道1、儒家揭示的管理者影响力本源2、西方关于管理者影响力源泉的论述3、儒家揭示的管理者获得下属追随的本质4、管理者影响力修炼的路径第二讲:自我管理

国学智慧与人文素养提升

【课程背景】文化素养的形成依赖于个体内心境界的转变与提升,并非是像今人以为的凭借学习大量知识,并获取高等文凭。孔子弟子子夏有言:“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子夏认为,一个人能做到见贤思齐、竭力尽孝、献身尽忠、言而有信这四个方面,哪怕是一天学未上,也是个有学问的人。由此可见,有知识不等于有文化,高学历不等于高素养。孟子曰:“学问之道无他

伟大哲学家的思维课

课程目的:思考力或认识力是是领导力的核心之一。哲学思维的特质是认识本质、全面认识和辩证认识。要认识真理,必须要有正确的思维方法。学习和研究伟大哲学家的思维理论对提高企业家的思考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就是设计本课的目的。课程内容:一、早期希腊哲学家:打开你的智慧之窗1、世界的本原是什么?2、水、气、火、数、四元素、原子3、思维之窗二、老子:相反相成,对立统一1、孔德之容,惟道是从2

大领导,大智慧——从历史学管理

【课程背景】历史是一条长河,流淌期间的急流浪花、险滩漩涡,或明媚灿烂、或动人心魄,在让人们沉思不已的同时,也为每一个后来人默默提供着镜鉴和智慧。“大领导·大智慧——从历史学管理”培训,就是要教会学员使用历史的方法,历史的角度,历史的智慧,从历史的转折承和中,用辩证的眼光和方法,研究现实问题,能够自觉的做到“以史为鉴”,这对今天的领导干部尤其重要。【课程对象】 企业总经理、副总经理、总监

国学智慧与领导大道

第一讲 领导的真相1、领导的两大误区1)管理与领导的混淆2)管理过度,领导不足3)管理与领导的本质差异2、中国式领导内涵1)领导的字解2)中国式领导对西方四大领导力理论的涵盖3、领导的核心密码1)职位权力:领导者影响力的误区2)为政以德:道德领导力的无限能量3)在明明德:获取领导能量的根基4)持经达权:领导能量的阴阳和合之妙用第二讲 领导的大道1、正心之道1)领导者为政的根本任务2)化育人心的守正

国学智慧与职业素养提升

紧密与企业实践环境相结合,以国学为基础,以培养学员良好的职业观念和职业素养为目标,引导职场精英正己修身,用大局观拓展心量,找准定位,和企业文化和谐相处;用正气观修为自己,适应环境,和责任义务和谐相处;用利他观熟知人性,学会沟通,和同事客户和谐相处;用践行观改善行为,强调执行,和工作任务和谐相处。

清控华商新商道领袖与国学智慧董事长精修班

课程概念文旅融合,是在文化创意为核心和引领下,文化与时代潮流的结合,文旅不应止步于走马观花,文创不应止于年轻时尚。华夏文明五千年,历史留下来不仅仅是一个个故事,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思想宝库;真正的领导者善于从历史智慧中汲取力量,究天人之际,察古今之变,明存亡之道,晓兴衰之理;让企业家能够得到长足的进步,让国学智慧成为我们思想的源泉。项目特色从文化中汲取力量,支撑企业战略的落地,其中就包含,通

家风八要

慈和深其根,恩爱固其本。孝悌筑其基,良善安其人。礼法正其行,道德修其身。勤俭兴其业,教化旺其门。亲爱利子、恻隐怜人谓之慈。慈也者,人生之大宝也;冲而相济、发而中节谓之和。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慈和者,父母之性、家风之根也。慈则能大,大则能容,容则能生。和则能达,达则能通,通则能成。故建之以慈、齐之以和则深其根,根深则叶茂矣。因心而感、因惠而报谓之恩。恩也者,善因之金声也;情至结心、亲至联姻谓之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