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

姚凯

姚凯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全球科创人才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市人才理论研究基地首席专家,历任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复旦大学文科科研处副处长,主要从事HRDM、OB及Strategic Management 的教学与科研。学术与工作经历:管理学博士人力资源专业博士后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上海市曙光学者复旦大学“世纪之星”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主持人经常被中央电视

施俊琦

施俊琦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求是特聘教授。曾任中山大学岭南(大学)学院管理学教授及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心理学系副教授。北京大学心理学系应用心理学专业博士(2004),从事应用心理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美国心理学会会员,美国人力资源协会会员,中国心理学会会员。2002年5月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短期访问。2011年3月-2012年3月赴美国马里兰大学访问学者。长期从事组织行为学与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教学

组织行为学

帮助管理人员认识个体、组织与团队管理的基本理念和理论,特别是掌握个体、组织、团队行为管理的基本方法和艺术,分享中外优秀企业家管理个体、组织与团队的智慧和经验,从而提高管理组织的艺术、水平和能力。

苏勇

苏勇,经济学博士、管理学教授、博导。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等大学博士后和访问学者。曾任复旦大学MBA项目主任、企业管理系主任。现任复旦大学东方管理研究院院长。兼任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副会长等职,是“中国管理50人论坛”成员。出版《现代组织行为学》、《中国管理学发展进程》、《品牌通鉴》、《品牌管理》等著作30多部及论文200余篇。担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上海市中小企业发展专家委员会委

洞察人性,激励人心的组织行为学

集合了管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的前沿实证研究成果,带着具体实践和你一起互动探讨。通过本课程学习,管理者可以快速跳出个体直觉和经验,摆脱个体认知层面局限,从更高的层面去俯视组织运行的规则,站在更系统视角,形成更有效解决方案,处理组织中发生的事件。

回归绩效:组织行为学

课程背景:组织行为学是一门研究组织的整体行为模式的跨学科领域,它结合了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和管理学等多种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帮助管理者更有效地提高组织的运行效率,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组织行为学和管理学的最大区别是:前者不认为管理的真理是简洁的,相反,在BANI时代,管理更复杂了,组织行为是权变的,“因时而变、因势而变”,不存在所谓简洁。后者的研究方法趋向于经验主义,前者更趋向于实证主义,它的结论是

组织行为学(管理心理学)

管理包括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对物的管理;二是对人的管理。对物的管理最终都要通过对人的管理来实现,只有首先把管物的人管理好,才可能把物管理好。因此,如何搞好人的管理,如何理顺组织架构,如何人尽其才,如何调动人的工作积极性就成为组织中各级管理人员的重要课题。而《组织行为学》正是一门以一定组织中的员工的心理行为的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并探讨相关方法与工具的课程。

组织行为学

寻找管理的源动力早在100多年前,福特汽车的创始人亨利·福特就发出过这样的灵魂拷问:每次我只想雇佣一双手,但来的却是一个人。组织雇佣员工,希望员工用双手创造绩效,但是这双手上面还顶着一个脑袋,因为有一个脑袋,意味着人有感情、有需求、有动机、有情绪,而脑袋和脑袋凑到一起,有可能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的合作,但也有可能是冲突和内耗。管理的本质是管理人,无论是个体的人还是团队中、组织中的人,都需要

董明

董明,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特聘教授,1993年中国人民大学博士毕业,国务院政府专家特贴获得者. 1998年---1999年在中共温州市委挂职一年,2002年9月---2003年9月在美国公共管理专业(MPA)排名第一的锡拉丘斯大学马克斯韦尔学院作访问学者.学术专长:领导科学、中共党史、公共政策、组织行为学、行政管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著有《领导艺术:

郑兴山

郑兴山江西万年人。1998~2001年在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管理学院企业管理系攻读管理学博士学位。美国华盛顿大学(UW)(2005.9~2006.3)和美国德州农工大学(Texas A&M University)(2012.1月~2012.7)访问学者。现为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组织管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组织行为、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方向包括下属默契、包容性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