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韬

王振韬

王振韬老师 数字化营销与管理实战专家中央财经大学产业经济学硕士互联网营销策划和销售团队管理践行者曾任:36氪未来学院副院长曾任:阿里子公司渠道总监曾任:美团控股公司渠道总监兼增值服务总监互联网连续创业者、私域流量和社群营销专家、心理咨询师畅销书《一本书读懂互联网+新玩法》作者【实战经验】王老师曾任教于北

如何打造销售铁军

在竞争压力日趋加大的今天,拥有一支强战斗力的销售团队,是很多企业竞争获胜的根本。本课程旨在帮助企业实现销售团队的高效管理、标准化复制、团队战斗力提升,从而实现业绩提升。课程收益:1. 理解作为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应该具备的特点和能力 2. 掌握销售团队从团队设计、选人、培训、激励、淘汰等一系列的管理方式和技巧3. 能够通过有效的管理方法和工具,提升团队销售流程管理能力

私域流量运营与销售提效

课程大纲:一、销售提效1、销售提效的方式(1) 人员提效(2) 方法提效2、方法提效的关键(1) 客户的线索又多又精准(2) 客户需要我们而不是我们要卖他们东西(3) 尽快建立信任感二、私域流量营销如何实现销售提效1、私域流量营销的主要逻辑和方式(1)私域流量运营的逻辑:客户—朋友,朋友—客户(2)私域流量运营的方式1) 数据运营2) 体验运营3) 关系运营4) 传播运营5) 销售运营(3)私域流

企业微信私域流量运营应用

课程背景:随着公域流量成本越来越高,如何通过私域流量运营维护客户关系,提升销售效率和效果,成为众多企业研究的课题。而微信作为中国最大也最常用的社交工具,则成为企业做私域流量运营的必选,而微信则在2018年之后,将企业微信的定位明显从企业内部的管理工具向企业私域流量营销管理工具的方向发展,增加了很多客户互动工具,尤其是社群管理相关的工具。于是企业微信便成为了企业做私域流量运营的必然选择,在餐饮、汽车

阿里企业文化+管理三板斧工作坊

课程背景:阿里巴巴,中国最大的电商平台公司和世界第二大网络公司,是由马云在1999年一手创立企业对企业的网上交易平台,18位创始人,从50万起家到如今估值7000亿美金,从中国第一盈利网站到全球最大网站,阿里如何步步为营,用21年缔造了世界企业发展史的奇迹,阿里巴巴快速成长中,如何坚守梦想、形成共同的文化与价值观,各地的分部、支部的员工与管理者如何保持“价值观”统一与不被稀释,这背后的力量来自哪里

会销五步战法

一、会议准备1、场地选择:什么样的场地适合做会销2、时间设计:时长、时间段3、人员分工:各司其职4、物料准备5、流程设计二、参与人员邀约1、选定参会对象2、设定参会条件3、设计邀约方式和技巧三、会销五步战法1、仪式感塑造2、深扎痛点3、理论知识和政策背书4、实力展示和案例证明5、促销成单四、会后总结和客户跟进1、会议复盘2、跟单促销3、实施导入和关系维护4、裂变拉新

心智营销—提问销售法

课程背景:心智营销是从探寻分析客户心智特点而引导客户产生和人情需求,从而产生购买和消费的销售行为,其成功率要远大于硬性推销。而提问则是诱发客户需求,产生购买欲望和进行决策重要方法,本课程从心智营销入手,集中讲授如何利用各种提问的方法来引发客户需求,引导客户逻辑,从而实现成交的方法技巧,帮助企业销售人员提升销售业绩。课程目的:1、掌握心智营销和提问销售的核心意义2、制定更为有效的销售策略3、制定销售

互联网营销新战法:IP打造+社群裂变

课程背景:在移动互联网新媒体和社交平台的迅速发展情况下,传统的销售以及互联网电商销售收到了巨大的挑战,流量成本剧增,企业的营销模式面临巨大变革。如何更好的利用新媒体和社交平台助力销售升级也成为各家企业的普遍需求。本课程从落地实战的角度阐述了几种互联网新媒体时代的营销战法,为企业拓展更多的营销思路。课程目标:1、了解新时代互联网新营销的思维方式2、掌握IP打造、社群运营和裂变的思路和基本方式课程大纲

阿里巴巴管理理念

【课程背景】阿里巴巴一路走来,成为了众多企业追捧的榜样。它独有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方式也一度被众多企业所效仿。在阿里人看来所有的工作都是对他们的一种历练,也是一种修炼,大家都努力的完成工作并从中找到乐趣。而正因为这种员工的工作态度,让阿里能有今天的成就。今天的课程一步步来探究阿里的借事修人与借人成事的理念,让那些困扰着企业的问题答案一点点浮出水面!【课程收获】1. 了解阿里借事修人与借人成事的管理理念

管理人员的角色认知和能力提升

课程背景:随着竞争的不断加剧,现代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企业间人力资源素质的竞争,尤其是管理者的素质竞争。因此,任何企业要想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形成核心竞争力,必须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尤其是提经理人的职业化能力。本课程以管理者的胜任素质模型为基础,以帮助企业新晋经理人形成胜任本职工作的职业能力为目标,详细阐述基础管理者所需要的角色认知、思维观念、能力等维度展开,真正实现从业务型人才向管理型人才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