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背景】
2023年10月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为今后一个时期的金融工作指明了方向,会议强调金融工作的目标是建设金融强国,金融要为高质量发展服务,要围绕金融的供给侧改革来开展工作,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金融机构在理解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以及实践“五篇大文章”上还存在不少认知上的偏差,需要进行结合实践进行深入的解读。
【课程收益】
1, 准确理解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的精神,理解“金融强国”以及“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内涵;
2, 深入理解金融供给侧所面临的重大挑战和问题,理解深化改革的方向;
3, 清晰领会六项重点工作的主要方向,以及各自之间的关系;
4, 理解党对金融工作进行统一领导的重要性;
5, 了解金融机构推进“五篇大文章”背后的驱力、发展和业务的机会点;
6, 理解推进“五篇大文章”所面临的重要挑战;
7, 通过分析和案例,认识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的内涵和模式。
8, 了解科技金融的内涵、模式、挑战和应对策略。
【课程特色】
1, 形式亮点:结合行业经验和案例,将政策、模式和实践进行融合:
2, 内容亮点:深入思考当前金融发展新动向,融合不同视角传递丰富信息;
3, 特色卖点:科技金融业界先进业务模式的亲历者,职业生涯丰富且立体。
【课程对象】
金融机构从业人员
【课程时间】
1天(6小时/天)
【课程大纲】
一、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的核心精神和要点
1. 重述金融的定位
▪ 为什么要重述金融的定位?
▪ 如何理解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
▪ 金融为什么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当前金融所面临的形式与现状
▪ 国民经济发展状况是否健康?
▪ 金融“血脉”是否畅通?
▪ 金融对国家生产力的高质量发展的支持是否到位?
▪ 金融竞争力对国家竞争力的保障是否足够?
▪ 金融自身发展有什么矛盾和突出问题?
3. 工作目标---金融强国
▪ 为什么要以金融强国作为工作目标?
▪ 金融强国与建设社会主义要现代化强国有什么联系?
▪ 金融强国的核心要素是什么?
▪ 适合国情的特殊金融发展模式的内涵是什么?
4. 工作主题---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
▪ 什么是金融高质量发展?其主要内涵是什么?
▪ 国家高质量发展与金融高质量发展有什么关系?
▪ 金融的“高质量”发展体现在什么方面?
▪ 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是在风险把控基础上对实体经济需求的高质量满足
5. 工作主线---深化金融供给侧改革
▪ 什么是金融的供给侧改革?
▪ 为什么要进行深化供给侧改革?
▪ 金融供给侧的失衡的主要体现是什么?
▪ 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增速处于偏低水平,宏观调控需要进一步优化
▪ 实体经济、中小微企业的需求还没有得到高质量的满足
▪ 对新质生产力,推动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的支持力度还不够
▪ 服务“绿色”和“三农”及可持续发展还存在明显的不足
▪ 应对人口老龄化,金融还不能很好的满足多样化的养老需求
▪ 金融供给侧的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比例失衡
▪ 金融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市场活力和竞争力不足
▪ 金融监管规则不宜,监管空白或重复等问题营销金融的正常运行
▪ 各种风险隐患直接影响金融稳定、危害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6. 六项重点工作:
▪ 完善宏观政策和调控
▪ 加强货币供应总量和结构的双重调节
▪ 切实服务实体经济
▪ 明确优先支持方向,做好“五篇大文章”
▪ 改革金融机构体系,提升服务效能
▪ 研讨:银行服务科技类中小企业的难点和痛点是什么?
▪ 优化资本市场
▪ 推动股票发行注册制
▪ 发展多元化股权融资
▪ 提升金融开放
▪ 扩大金融领域制度型开放
▪ 提升跨境投融资便利化,吸引外资金融机构
▪ 增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 提升监管和治理能力
▪ 加强金融监管,消除监管空白和盲区
▪ 提升机构监管能力,重点关注“行为监管、功能监管、穿透式监管、持续监管”
▪ 防范金融风险
▪ 及时处置中小金融机构风险;
▪ 建立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长效机制
▪ 化解房地产风险,促进金融与房地产良性循环
▪ 防范风险跨区域、跨市场、跨境传递共振
7. 工作成败的关键---加强党对金融工作的领导
▪ 加强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
▪ 理解金融的“政治性”,支持国家高质量发展
▪ 坚持金融的“人民性”,满足最迫切的金融需求
▪ 注重金融机构中党的建设,加强对金融干部的管理
▪ 推进金融反腐,锻造忠诚干净的金融干部队伍
三、做好”五篇大文章”的驱力及带来的机会
1. 市场扩展与客户基础增长
2. 产品和服务创新
3. 风险分散和收益提升
4. 增强品牌形象与社会责任
5. 利用数字化转型提高效率
四、银行践行“五篇大文章”的挑战
1. 科技变化演进太快,行业认知难度大,银行缺乏知识储备和专业能力。
2. 现有的产品、解决方案和服务很难满足客户的需要。
3. 传统的客户分析和尽职调查、风险管理模式不适应客户的风险特性。
4. 政策性的要求与银行收益性的诉求存在一定的偏离。
五、篇章之一:科技金融
1. 科技金融要贯彻国家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
2. 科技金融的内涵和主要模式。
▪ 案例分享:硅谷银行科创金融模式
3. 科技金融发展的方向是什么?
4. 银行开展科技金融的挑战和机会主要是什么?
5. 为什么科技金融这么难?
6. 如何才能做好科技金融?
六、篇章之二:绿色金融
1. 绿色金融要支持国家碳达峰、碳中和以及“三农”目标的实现。
2. 绿色金融的内涵和主要模式。
3. 银行开展绿色金融面临的主要难点是什么?
4. 银行如何推进绿色金融业务?
▪ 案例分享:**银行绿色金融案例分析
七、篇章之三:普惠金融
1. 普惠金融要立足金融的“人民性”,服务长尾市场主体。
2. 普惠金融的内涵和服务模式。
3. 银行开展普惠金融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什么?
4. 银行如何推进普惠金融业务?
5. 普惠金融发展的方向—数字化普惠金融。
▪ 案例分享:**银行数字普惠金融案例分析
八、篇章之四:养老金融
1. 养老金融概念的内涵是什么?
▪ 养老金金融
▪ 养老产业金融
▪ 养老服务金融
▪ 养老金融生态
2. 养老金融的主要模式。
3. 养老金融发展的方向是什么?
4. 金融机构开展养老金融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什么?
5. 金融机构如何推进养老金融?
▪ 案例分享:**机构养老金融案例分析
九、篇章之五:数字金融
1. 数字金融的内涵是什么?
▪ 数字金融具有金融和科技的双重属性
▪ 自身服务模式变革即数字化转型
▪ 服务数字经济,支持数实融合,参与数字中国建设
2. 数字金融发展的方向。
3. 数字金融的应用的领域和模式。
4. 银行开展数字金融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什么?
5. 银行如何推进数字金融?
▪ 案例分享:**银行数字金融案例分析
授课老师
李柏言 资深银行对公业务与科创金融专家
常驻地:深圳
邀请老师授课:13439064501 陈助理